白川鄉和五箇山位於日本中部兩白山域,

境內的三個合掌屋村:荻町、相倉和菅沼

1995年獲聯合國文教基金會遴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合掌建築大約是在江戶中期(1700)到昭和初期(1930)之間建成,

其分佈地區主要集中在庄川流經的歧阜縣白川村和富山縣五山一帶。


圖片:Ogimachi Gassho style Houses:Shirakawa-go Walking Guide

合掌屋上下分為兩個部分,

地面層稱為番匠建て當地又叫アマ (ama)

由來自高山與能登的工匠建成。

二、三層和屋頂叫股建て又稱ソラアマ (solaama)

則是由村民自己建造。

上層部分,股建て的名稱

來自於屋頂的三角形主架構狀似站立的兩支大腿(日文稱)

這種將木材缚在一起造屋頂的方法,由來已久,

其歷史可以上朔到繩文時代的天地根元宮造り”。

一直到現在,還可以見到當地的鄉間農家,

搭建這種架構簡單的茅草屋作為農具儲藏室。


圖片:Takishita , Yoshihiro Japanese country style :

 putting new life into old houses

合掌屋頂雛形是由一個個缚在一起的三角架構組建的,

三角形的兩邊稱為合掌材,底部是合掌台

合掌材的下端削成尖尖的鉛筆狀ホゾ(hozo)

然後套進合掌台上鑿好的洞(ホゾ穴)

上端以榫接方式組合,

這個三角架構可以將茅草頂和上面積雪的重量轉移到地面層的木造建築,

時增加整棟合掌屋的穩定性。

接著,再將數個這樣的架構以棟木 (屋樑)1.8公尺長的串接起來。

然後,在屋頂框架上以棋盤狀交錯綁上竹條或木條,

再將一束束的茅草綁上去。

最後,會形成一個3050公分厚的茅草屋頂,

這個茅草屋頂完全沒有使用任何板子做牆壁,所以透氣性特強。

居民在屋頂下的閣樓裡養蠶造絲,

由於閣樓中沒有使用任何柱子支撐屋頂,

所以可以提供最大的空間養蠶。

此外,閣樓山形牆的部分一定會開一面大窗戶,

以便為蠶蟲提供足夠的陽光和流通的空氣。        

圖片:宮澤智士《白川鄉合掌造Q&A

 地面層的主要結構是房子中央的兩根大黑柱,和周邊的柱子。

橫亙於上下層之間有根曲狀的橫樑稱為チョウナバリ(chonabari)

鐵砲バリ,是用來支撐整個屋頂的重量。

圖片:這是在白川鄉和田家找到的由當地小學生作的田野調查報告,

上頭還畫了板斧和鐵砲,非常可愛

"チョウナ”是木匠使用的曲狀板斧,

鐵砲是江戶時代傳入日本的西式槍枝,

バリ(bari)則是屋樑的意思,

兩個名稱都是源自其形狀類似這根在尾端微曲的木樑。

 

這種曲狀樑木也是當地地理環境的特殊產物,

木工特地選擇山側被風雪壓彎的松木作為材料,

松木原本就是彈性較大的木材,經過大自然的洗禮,

其韌性較一般松木更大,經得起屋頂的重壓。 

屋頂與下層建築之間主要是依靠地心引力接合,

所以屋頂在強風或大雪時,可能會稍有移動,

但卻無損整棟房屋的安全性。

另外,屋頂上用來綁棋盤狀木條的繩子叫ネソ(neso)

這是以樹幹纖維敲打搓製而成的,剛綁上去的時候還是綠色,

等它乾燥變色之後會自動縮緊,這種繩子也是因應強風而存在,

因為它可以增加屋頂的彈性,在屋頂遇強風的時候,起卸去風力的作用。

 每棟合掌屋都設有火爐,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圍繞著火爐進行。

在過去,爐火必須保持永不熄滅,

因為燃燒產生的燻煙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冬天,溫暖的空氣隨著燻煙直達閣樓中的蠶室。

 

冉冉上升的灰煙還有其他的實用價值:

一、蒸燻樑柱和上面捆綁著的繩索以助其固定。

二、樑柱經過長年的煙燻就像是塗上一層保護膜,可以防潮、防黴。

(如圖,合掌屋內的木材都因長年煙燻而成黑色,

而且,過去為讓煙可直達屋頂,二、三樓的地板都故意留有空隙)

三、用來保存掛在火天上的食物。

火天是指圍爐上架設的木架,專門用來懸掛燻烤食物,

同時可以避免火星上升釀成火災,

還有讓燻煙在上升的過程中四散到屋子的不同方向。

四、燻煙穿透閣樓舖設的草蓆和茅草頂,會有防蟲的效果。

五、增加屋內空氣的流通。

但是,隨著合掌屋的內部因應現代生活需要而改裝,

火爐的實用性功能已經大大減弱,

也因此,造成現代合掌屋的維修頻率比過去高很多,

從前,茅草屋頂的平均壽命是50-70年,

現在卻減短到20-35年,

屋內建材的碳化速度也因少了薰煙保護而增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areflyingca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