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的外婆兩星期內數度進出醫院,每次都是由腳底發冷然後冷意蔓延全

身,接著感到虛弱暈眩呼吸困難,醫生從頭到腳地幫她仔細檢查,但除了

身體老化和輕微失憶,完全沒有任何異常,醫生甚至驚嘆阿嬤的身體狀況

怎麼看都不像88歲的老婆婆,除了打針鎮定劑,醫生也想不出有什麼治療

方式。

上個星期,換了家醫院,醫生聽完症狀和各項檢查報告後,終於建議阿嬤

去看身心外科。兜兜轉轉地看了那麼多醫生,進出那麼多次醫院,才終於發

現,阿嬤得的是憂鬱症,因為憂鬱引起恐慌進而造成身體的錯亂,所以出

現那些與身體機能無關的症狀。

阿嬤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n個孫子和曾孫,每個兒女、孫子都很孝順,

自從外公幾年前去世,阿嬤就一個月一家地輪流在五個舅舅間巡迴,這兩

三年,為了讓阿嬤被照顧得更仔細,舅舅們還多雇了一位貼身菲傭隨時跟

著阿嬤,這樣衣食無憂子孫滿堂的阿嬤,怎麼會憂鬱呢?

原來,阿嬤每天都要靠安眠藥才能好好睡覺。對88歲的老人家來說,老年

喪偶、遠離老家、每個月的搬遷、兒孫們生病、、、、這些大大小小的事

情一點一滴地變成無形的壓力,最後壓力終於大到讓身體做出反彈。

家家有本難念經,活在這個不斷變遷、壓力巨大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

一籮筐憂鬱的理由。一聊起來,才發現周邊的朋友、長輩不少都有或輕或

重的憂鬱症。尤其是中老年憂鬱的人口,比想像中要多很多,我的五個

舅媽就有兩個要長期服用抗憂鬱症的藥物,而安眠藥對中年婦女來說,

簡直像每天吃的維他命。幸好政府和媒體不斷宣導大家要積極、正面看待

憂鬱症,不然這些少年拼經濟中年抗憂鬱的阿伯阿媳,會活得更鬱卒更

不知所措。

吃了腦神經內科醫生開給他的抗憂鬱藥,阿嬤又生龍活虎開朗健談了起來。

能夠對症下藥,做正確的治療,確實是件好事,但治標不同於治本,阿嬤

的憂鬱,還是要靠家人的協調和關懷才能治癒吧。

以下是國內做的憂鬱症調查:

由成大附設醫院精神科和美國惠氏藥廠共同執行這項調查,用電訪調查台閩共139115歲以

民眾,以憂鬱量表測量受訪者,發現近7﹪的人有憂鬱症。這項盛行率比國際醫界評估一般

人口憂鬱症盛行率為3﹪的估計還高。

有憂鬱傾向的人最常出現的五大症狀是:一、覺得身體疲勞虛弱和無力。二、覺得很煩。

三、覺得身體不舒服。四、覺得心情不好。五、睡不好。調查還發現,有憂鬱傾向的人高達

7成都還沒有就醫,原因是不覺得症狀嚴重,自己可以調適及不知如何尋求協助。  

 臺大醫院精神部主任李明濱表示,在各界宣導下,國內就醫的憂鬱症患者愈來愈多。以台大

為例,每年精神科門診收治患者八萬人,前年一年中,憂鬱症患者占17﹪,去年升至20﹪,現

在幾乎占門診病人的33﹪。 但儘管如此,調查顯示有憂鬱傾向者的就醫比仍低,即便已經就

醫,也不會選精神科,58﹪的人選擇其他科,也有25﹪的人找親友傾訴或尋求心理諮商。這項

結果顯示國人對精神疾病感到羞恥,以致延誤就醫。 成大精神科主任陽明仁表示,全球約有

3﹪的人口罹患憂鬱症,憂鬱症的終身盛行率高達15﹪,意即每六十人當中就有一人一生中會

得憂鬱症。憂鬱症和自殺關係密切,87﹪的自殺死亡個案生前患有憂鬱症,15﹪的憂鬱症患者

是死於自殺。 李明濱指出,國內憂鬱症存在高盛行率、低就診率,且有抗拒治療即不配合醫

囑的問題。陽名仁建議有憂鬱傾向者,如果症狀遲續兩個月沒有改善,最好先看醫生,目前的

抗憂鬱劑對六至八成患者有明顯的療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areflyingca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