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在台灣的書店看到張大春的認得幾個字,通常,這樣輕鬆的散文小品,阿貓都是在書店裡整本看完的。但是這次,一邊翻一邊想,啊~要是能對照著家裡的"漢字源流字典""辭源"一起讀就好了~ 

家裡的書櫃空間有限,阿貓現在盡量只買參考書,下手買書之前一定要掂量再三:這書,圖書館借不到嗎?我會一看再看嗎?有沒有參考價值?想來想去,結論是:雖然很想讀,可卻不想買,回香港的圖書館看看吧!等了大半年,圖書館終於上架這本書,阿貓當然是在第一時間搶回家啦!

張大春寫散文的功力是不需懷疑的,但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實不是張大春的文字,而是張容與張宜令人噴飯的日常對話記錄,小孩子的童言童語比說文解字還更能解釋語言和文字的本質與意義。

在書店笑了一回,現在再看一次,還是笑到趴地。

誰要姓『張』啊?我要姓『庖』,我要叫『庖子宜』。(張大春五歲的女兒說)

……………………….

我姓張,你們也應該姓張,我們都是張家門的人。

我不要妹妹接著說:”我的娃娃也不姓張,她姓蔡,我也一樣很愛她呀。姓什麼跟我們是不是一家人一點關係都沒有。媽媽也不姓張。

……………………..

你也可以跟我們姓『庖』呀?”妹妹說。

你就叫庖哥好了,這個名字蠻適合你的。哥哥說。

對呀!蠻適合你的。庖子宜接腔做成了結論。

P69張大春用毛筆畫了個金體的""字,像不像個在自己臉上亂塗鴉亂刺青的人?根據漢字源流字典,甲骨文裡的""字是畫著個頭面上帶飾物的人型。到了"金文",圖像被繁化了,人面上加了四個黑點來象徵刺青和塗彩。在部落時代,人類為方便捕獵,會把自己的臉塗得花花綠綠當作保護色;之後,又將固定圖形刺在臉上當作是同一族人的標記;最後,才發展出面具。所以,""字的原始意義是把臉塗到看不清原來面貌。今天寫的"",會和火扯上關係,純粹是金文變篆文的時候以訛傳訛造成的,幾百年後,古人還在"說文"裡自圓其說:黑,火所薰之色也。

~語言和文字都是死的,人是活的,今天的"錯誤用法",難保不會在一兩百年後變"正確"!!

 

一邊讀一邊動手探查這些字的原始面貌和演變過程,比單是看張大春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地說文解字要有趣多了。

 

 

在此推薦漢字源流字典給文字愛好者,這本字典的編者將中國文字依字形、構造、本義、演變、組字逐一剖析,字形的部分還列出甲骨、金、篆三種字體。記憶中,這類字典通常不是我們這種普通人讀得懂的,但這本書的文字淺顯,完全不像康熙字典之類的活化石,怎麼看都看不懂之餘,還字小如蟻,見了都頭痛。書頁編排、印刷也都非常"平民化",紙張用的還是阿貓最愛的黃底薄紙。(不知道這種紙的正式名稱叫啥?有哪位知道,請賜教~)。自從幾年前在北京新華書店找到他之後,我就愛不釋手。這本字典的唯一缺點是,漢語拼音對阿貓來說有點難度,ㄓ要查Z,ㄔ要查C,這些都還猜得到,但為什麼是qiang?阿貓怎麼也沒辦法把Q和ㄑ聯在一起啊?!常常為了查個字,翻來覆去地找了好久都還茫然無頭緒。唉~如果這書有注音版就更完美了!

 

在"認得幾個字"的書末,張大春要大家猜猜這個字是什麼?你猜對了嗎?

上圖左邊是金文,右邊是篆文的"奔"字。金文的形象是一個甩手快跑的人形,下面是三個"止",也就是三隻腳印的意思,用來代表跑得很快,腳印連連。到了篆文,變為上面是"夭"下面是"卉"。"夭"的金文和左上的人形確實很像,但是止和卉可就不太一樣了哪。嗯~發明篆書的人,是不是跟阿貓一樣,腦袋不太好又經常性愰神啊,怎麼常常把文字亂改一通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areflyingcats 的頭像
    weareflyingcats

    飛行貓

    weareflyingca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